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相关知识 (一)2015年7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目标是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 (二)《国家安全法》第十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人民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都有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和义务。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侵犯和分割。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是包括港澳同胞和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 (三)《国家安全法》第十四条规定,每年4月15日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四)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有哪些? 1、阴谋颠覆政府,分裂国家,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行为。 2、参加境外各种间谍组织,或者接受间谍组织或代理人的任务的行为。无论行为人是否接受了间谍组织的任务,是否进行了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情报或其他破坏活动,只要参加了间谍组织,即构成了间谍犯罪。 3、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的行为。一般指在未参加间谍组织,也没接受其代理人任务的情况下,主动为间谍机构窃取、刺探、收买、提供情报。 4、策动、勾引、收买国家工作人员叛变或者将防地设施、武器装备交付他国或敌方的行为。 5、进行危害国家安全的其他破坏活动的行为。 组织、策划或者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的恐怖活动的;捏造、歪曲事实,发表、散布文字或者言论,或者制作、传播音像制品,危害国家安全的;利用设立社会团体或者企业、事业组织,进行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利用宗教进行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制造民族纠纷,煽动民族分裂,危害国家安全的; 境外个人违反有关规定,不听劝阻,擅自会见境内有危害国家安全行为或者有危害国家安全行为重大嫌疑的人员的。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相关知识 (一)什么是恐怖主义? 恐怖主义,是指通过暴力、破坏、恐吓等手段,制造社会恐慌、危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财产,或者胁迫国家机关、国际组织,以实现其政治、意识形态等目的的主张和行为。 二)常见恐怖袭击手段有哪些? 常规手段: (1)爆炸。炸弹爆炸、汽车炸弹爆炸、自杀性人体炸弹爆炸等; (2)枪击。手枪射击、制式步枪或冲锋枪射击等; (3)劫持。劫持人、劫持车、船、飞机等; (4)纵火。 (三)在商场与集贸市场发生爆炸怎么办? (1)保持镇静,迅速选择最近安全出口有序撤离现场; (2)注意避开临时搭建的货架,避免因坍塌可能造成新的伤害; (3)注意避开脚下物品,—旦摔倒应设法让身体靠近墙根或其他支撑物; (4)实施自救和救助他人; (5)不要因顾及贵重物品而浪费宝贵的逃生时间; (6)迅速报警,客观详细地向警方描述事件发生、发展的经过; (7)注意观察现场可疑人、可疑物,协助警方调查。 (四)公共汽车上遇到纵火恐怖袭击怎么办? (1)沉着冷静。当发动机着火后,应迅速开启车门,从车门下车,用随车灭火器扑灭火; (2)如果着火部位在中间,从两头车门有秩序地下车。在扑火时,重点保护驾驶室和油箱部位; (3)如果火焰小但封住了车门,用衣服蒙住头部,从车门冲下; (4)如果车门线路烧坏,开启不了,应砸开就近车窗翻身下车; (5)如果衣服着火,来得及脱下,迅速脱下衣服,用脚将火踩灭;或者请他人协助用厚重的衣物压灭火苗,如果他人衣服着火时,脱下自己的衣服或其他布物,将他人身上的火捂灭。 (五)被恐怖分子劫持后怎么办? (1)保持冷静,不要反抗,相信政府; (2)不对视,不对话,趴在地上,动作要缓慢; (3)尽可能保留和隐藏自己的通讯工具,及时把手机改为静音,适时用短信等方式向警方(110)求救,短信主要内容:自己所在位置,人质人数,恐怖分子人数等; (4)注意观察恐怖分子人数,头领,便于事后提供证言; (5)在警方发起突击的瞬间,尽可能趴在地上,在警方掩护下脱离现场。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相关知识 哪些行为属于间谍行为? 1、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实施或者指使、资助他人实施,或者境内外机构、组织、个人与其相勾结实施的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活动; 2、参加间谍组织或者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的; 3、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以外的其他境外机构、组织、个人实施或者指使、资助他人实施,或者境内机构、组织、个人与其相勾结实施的窃取、刺探、收买或者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者情报,或者策动、引诱、收买国家工作人员叛变的活动; 4、为敌人指示攻击目标的; 5、进行其他间谍活动的。 |